2014年3月30日下午,我校“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2014年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由副院长朱金亮主持,校党委书记、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主任李相佑教授,原校党委副书记、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窦孟朔教授,科研处处长丁肃清教授,社科部主任、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苏献启教授出席会议,研究基地成员五十余人参加会议。
会前,365日博院长、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顾问王建勋教授,就开好基地2014年工作会议、实现基地建设目标、完成今年研究任务作出了重要指示。
会上,首先由校科研处处长丁肃清教授宣布365日博关于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组织机构的文件。文件确认了研究基地机构组成,研究基地聘请6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设立秘书处为办事机构,设立9个研究机构(平台)。研究机构分别为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建设研究部、民生经济研究部、民生政治研究部、民生文化研究部、民生生态环境研究部、民生思想发展研究部、农村民生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部、义务教育研究部。
会议随后由社科部主任、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苏献启教授宣读《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章程》,并由与会成员一致通过。苏献启教授还宣读了《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发展规划》(2014年—2016年),并对基地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进行了说明。
研究基地副主任窦孟朔教授就基地建设和今年工作讲了意见。重点就基地研究对象、研究重点、研究方法提出了要求:第一,以当代民生和社会建设为研究对象。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我院学科建设和内涵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党的民生理论发展的需要。第二,实行“三为主”。即以现实的民生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我校教师为主体研究力量,以项目研究为主要载体。第三,搞好“三个结合”。即个人研究与团队攻关相结合,基地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相结合。第四,建设利用好“三个平台”。即把基地“民生研究网站”建成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与《365日博学报》编辑部一起把“民生研究专栏”办成有影响力的学术名栏,努力搭建民生领域学术研讨交流的平台。第五,弘扬“三种精神”。即怀义执着、求实诚信、自由民主、严谨细致的学术精神,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创新精神,耐得住寂寞清贫、抵得住诱惑、乐于付出的奉献精神。
窦孟朔教授还就今年工作进行安排,要求重点做好“六件事”。一是抓紧了解与民生相关的情况,包括中央的民生政策、民生理论研究成果、当前民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抓紧申报今年所要研究的民生课题。三是围绕民生理论与实践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四是办好基地发展与成果展览。五是各研究部门建立“民生调研与实践基地”。六是努力完成省社科联提出的“11125”年度任务,认真贯彻前不久召开的2014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工作会议精神。
校党委书记、研究基地主任李相佑教授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第一,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我校社会科学学术进步,以全面的学术进展带动我校办学水平的提高。第二,民生研究基地是我校第一个省级科研基地,要打好基础、树立标杆,为今后其他基地建设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借鉴。第三,要利用好研究基地平台,经过大家长期不懈的努力,争取推出一批省内外在该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锻造一批叫得响的科研骨干,带动一批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专业。
副院长朱金亮在会议最后对基地建设提出要求。他希望研究基地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到基地各项研究工作中,积极为基地建设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成员个人、研究平台、研究基地、学校发展的共赢。他要求学校科研处、基地秘书处主动及时地为基地成员提供服务,实行定期联系各研究部门制度,同心戳力把首个省级科研基地建设好。

